去中心化金融(Decentralized Finance, DeFi)肯定是2019 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,这个广义的专有名词在2018 年时由Dharma 提出,很多人找不到精确的定义,但我们大致上可以把DeFi 两个字分拆解读:
去中心化(Decentralized)的意思是所有权分散、不属于任何人且可信任的不被窜改架构,但业界的人都知道不存在真正去中心化的项目,因此它更实际的定义是开源、信任最小化,区块链软体公司将程式码「开源」,任何人都可以下载、修改及散布,所以使用者不需要相信这间公司的信誉,而是程式码本身,借此达到「信任最小化。
金融(Finance)是指上述的软体程式码大多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金融应用,包含支付、借贷、交易、投资与投机等等的服务,也有另一派说法认为应该称作开源金融(Open Finance),因为它并不去中心化,而是建构在开源社群的金融应用生态系,其中以太坊是最庞大的体系,目前绝大多数的DeFi 都是利用以太坊作为平台发展。
为什么要有DeFi ?促成网路世界的直接金流
自从1990 年代网际网路对大众开放以来,网路成为全世界共享资讯的虚拟平台,到了1993 年信用卡组织Visa 推出了第一个使用网路处理交易的系统,人们可以透过银行通路进行远端支付,但还是得透过第三方的信用卡组织及银行进行收付款,只能称作「间接金流」。
到了2009 年比特币诞生,让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成真,由于不需要中间机构,可说是更接近「直接金流」,接着2013 年以太坊透过智能合约提供方便的应用平台,逐步成为现在广为人知的区块链技术领域—— DeFi 这个名词是将开源且金融相关服务的项目都纳进来,定义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。
DeFi 与金融科技的差别
很多人会将两者搞混,这边详细解释一下定义,传统的金融科技是以现有的法币体系为基础,例如美元、人民币、日元等等,发行者是各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并由国家信用所背书,衍生出支付、汇款、借贷、投资与投机的服务,例如中国最近发放的纯网络银行执照,将银行服务全都搬到线上,使用者也能利用行动支付购买商品、 P2P平台进行借贷,中间使用的交易媒介都是法币,所以都属于金融科技的范畴。
DeFi 则是以「虚拟货币」为基础堆叠,货币的发行基础变成「程式码」,一切规则交由程式码决定而非中央政府(Code is Law),借此建立以太币、 DAI 、 USDT 及USDC等等的虚拟货币体系,同时发展支付、借贷、投机的金融服务。
问题来了,既然都有金融科技让金融服务数位化,那为什么需要DeFi ?事实上DeFi 的价值在于「去中介化」与「降低交易障碍」,虚拟货币体系建构在网际网路,不像金融科技受到地域与法规局限,透过虚拟货币,使用者可以绕过传统银行繁复手续,参预全球性的金融活动,人们要与地球另一端的外国人进行交易不再有障碍—— 过去网际网路促进了全球资讯的流动与共享, DeFi 则让直接金流进行可能。
服务金融边缘族群是个假议题
缺乏银行服务的开发中国家,人们大多使用电信商所提供的数位钱包,以预付的方式到通讯行储值(他们的通讯行密度很高,堪比中国的便利商店),就像中国的悠游卡一样,再利用行动支付商的APP 以QR Code 付款,现在甚至衍生出借贷、信用卡等等的功能,而且门槛很低,广受大众欢迎,这样的应用被称为普惠金融。
有人认为DeFi 可以服务金融边缘族群(Unbanked),也就是那些得不到银行服务的人们,但我们认为DeFi 恐怕没办法作到「普惠金融」,该项目标应该是金融科技努力的方向,而非虚拟货币,举例来说,「行动支付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第一步,然而虚拟货币在这一块却是最弱的,虽然虚拟货币看似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能运作,但现实中的门槛比想像得高得多。
大部分开发中国家人民都拥有手机,能够连接到线上服务,但使用「虚拟货币」要拥有不错的网路知识与阅读英文的能力,否则难以在当地普及,另一方面,由于实体商家大多都不收虚拟货币,如果使用者要用虚拟货币消费,最后还是得透过交易所连结银行帐户出入金,绕了一圈还是回到银行帐户,但金融边缘族群就是缺乏传统银行帐户的那一群—— DeFi 无法服务开发中国家的人们,采用隶属于金融科技的数位帐户才是比较可行的作法。
那DeFi 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?下一篇文章我们会从稳定币最基本的功能谈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