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可篡改”是区块链存证信息的特点之一,但在极端情况下该特性会被颠覆。
想象一下,在某个平凡且毫无征兆的一天,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们各自按照既定的生活模式行止,突然之间,一股神秘的力量将人类从这刻蓝色的星球上掳走。100年后,这些被神秘力量掳走的人类原封不动再次回到地球,会遇到哪些令人目瞪口呆的变化?
汽车变成废铁、城市中鸟兽成群、大型水电站处于崩溃边缘,这些自不必说。而最让人类瞠目结舌的可能是工业时代200年来创造的数据——图书馆藏书、硬盘数据、账号信息等等全部丢失,人类文明倒退1000年。保存于区块链的数据,在电子设备与网络失效后,也不可能幸免遇难。
回过头来,人们会发现,那些数万年前就被刻在法国肖维岩洞上的岩画,依然熠熠生辉。
是的,你没看错,所谓的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,某种意义上,还不及岩画可靠性的千分之一。这就是为什么Github选择将大量源码以胶片的形式,保存在挪威冰川矿洞中,而不是印在书本,或者刻录进光盘了,这其中还包括比特币、狗狗币源码。
GitHub比特币源码存证山洞,为了一千年以后的故事
GitHub即将于今年4月份执行其Arctic Code Vault计划,即千年代码保存计划。
届时,Github将在挪威冰山的地下煤矿中存储大量开源代码,其中包括比特币底层基础架构代码。这些代码将被复制到胶片卷轴上并存储在钢制容器中,存放1000年,以保证历史留存。
比特币首席维护者弗拉基米尔·范德兰认为,将来电子记录有可能会丢失,将开源代码保存在硬件上可以避免加密货币历史出现漏洞。”GitHub发言人表示,该小组目前正在准备这些数据,计划于今年4月下旬正式入山。
什么是这种信息的载体呢?胶片。
据了解,GitHub采用的胶片由挪威公司Piql AS制造,这是一种表面有氧化铁粉涂层的胶片,据称这种胶片在正常条件下能保存750年,如果在寒冷、干燥、低氧的洞穴能保存2000年。
从2020年2月2日起,GitHub开会为所有的公共储存库生成快照,以QR码(二维码)的形式编码储存在一卷3500英尺(1066.8 米)长的胶卷上,然后存放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(Svalbard)一座废弃的矿井中。
此前,GitHub的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已经来到了储存代码的档案馆,据Nat Friedman介绍,GitHub将在在这里存放200个胶片盘片,每个盘片上储存120 GB的开源软件代码,首个盘片储存Linux、Android操作系统并记录超过6000个重要的开源应用程序。这其中就包括比特币与狗狗币的源码。
斯瓦尔巴群岛位于挪威大陆与北极点两者之间,被称为“世界最北的城市”,寒冷的环境有利于延长胶片的存储寿命。而且根据《斯瓦尔巴条约》,这个地区为永久非军事区域,这意味不会因为战争等原因导致数据损毁丢失。
Github的“千年代码计划”所要讲述的故事,类似《圣经》诺亚方舟。
GitHub认为,开源代码现代文明的“隐藏基石”, 而Arctic Code Vault计划就是为了将来即使人类文明因为自然灾害或战争几乎毁灭,子孙后代也可以通过这些开源代码更快地重建文明。
在“诺亚方舟”的故事中,上帝启示诺亚“大水泛滥的日子”,于是诺亚带着家人造了一艘大船,将一切应用之物都搬上了这艘大船,诺亚的行为遭到了众多邻居嘲笑,认为诺亚是杞人忧天,殊不知他们早已大难临头。
从信仰角度来看,Github此举颇有“保存人类火种”的悲壮感。
事实上,在斯瓦尔巴特群岛,还有一个被称为“全球农业诺亚方舟”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,储存了 4000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的86万份种子备份,以防止人类在面临大规模的灾害时永远丧失某些粮食的基因。
正如人们嘲笑诺亚一样,人们也对Github的做法产生了质疑。
范德兰(Van der Laan)指出,从软件工程师的角度来看,从现在起数百年后,代码对于编码人员而言可能意义不大。范德兰暗示,1000年以后,人们可能根本读不懂这些代码背后的意义——就像只有少数专家才能读懂甲骨文一样。
对此,GitHub成立了一个咨询小组,成员包括人类学家、考古学家、历史学家、语言学家以及档案科学、未来主义等方面的专家,力求把存档指南写得通俗易懂。整套存档指南QR解码,文件格式、字符编码和其他重要元数据的技术指南,可以帮助多年之后的人类快速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源代码。
正如GitHub所说的,开源代码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财产,这个代码存档计划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具有重大价值。
在“玻璃光盘”和DNA存储这些新兴储存介质并不成熟的背景下,通常使用光盘、硬盘、书籍、区块链技术能否替代胶卷?
光盘、硬盘、书籍、区块链技术,为什么不是它们?
那么,为什么书籍、光盘、云存储,甚至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技术不能完成这一工程?答案是否定的。
对区块链而言,首先是技术不够成熟,完全无法承载大量的信息存储,其次是当极端情况发生之后,网络中断与硬件损坏依然会导致信息丢失。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属性,也是在社会正常运行下的产物。
对图书而言,英国纪录片《人类消失后的世界》中,详细呈现了图书馆在失去维护的情况下,是如何被微生物“攻陷”的。
该纪录片介绍到,作为人类知识宝库,图书馆为藏书提供了良好的贮存条件——空调保证了图书馆藏书的温度与湿度,然而一旦外界干预,温度便开始升高,湿度也随之增加,肉眼不可见的真菌孢子开始加速生长。在高温、水蒸气、真菌孢子的共同作用下,一本纸质版的书籍最多能保存的时间是100年。
之所以有些书籍与文件之所幸免于难,例如“死海书卷”被保存在沙漠的洞穴中长达2000年,正是由于洞穴低阴暗、沙漠干燥,这些书籍才有了如此长的寿命,但是这只是一个罕见的特例。
如今使用量最大,保存信息量最丰富的数字媒介也不能幸免于难。理想条件下,光盘保存信息的时间只有几十年到100年不等,随后这些存储数字信息的媒介就会失去作用,信息也变得不可读取。
对于光盘存储信息,其实不用上百年,源代码的存档对现在的开发者来说也很重要。前段时间暴雪旗下的游戏《暗黑破坏神 2》原创团队成员Max Schaefer表示,由于这款游戏的源代码和全部的备份都丢失,几乎无法重制一个《暗黑破坏神 2》,他们只能从头开始制作。
相反,原始祖先们使用的最落后的岩画、龟壳等,反而将成千上万年前的信息保存了下来。
以古埃及建筑岩壁上的图案为例,它为我们了解埃及历史打开了一扇窗。如果埃及先祖们当年掌握了云存储或者硬盘存储这项技术,埃及文明可能早已被抹除干净。
再以法国肖维岩洞为例,该岩洞坐落于法国罗纳-阿尔卑斯大区的阿尔代什省,因洞壁上绘画有丰富的史前绘画而闻名了,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、最具历史意义的史前绘画遗址。
▲ 法国肖维岩洞的画作,于3万年前创作
洞穴位于阿尔代什省的城市瓦隆蓬达尔克附近的一个石灰岩山崖上,该洞约在2万3千年前被碎石掩埋,直至1994年由3位法国探险家发现,引起学界及考古界的极大震憾,被视为欧洲最早第一批人类文化。洞名肖维即来自三名发现者之一的姓氏。
肖维岩洞面积8000平方米,洞长约500米,在洞穴的岩壁上有超过450幅动物壁画,根据研究发现肖维岩洞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曾被人类使用,大部分的岩画可以追溯至30000至32000年前。
由此可见,长时间保存大量信息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总之,纸质、光盘、DVD、硬盘、磁带,任何一种人类近代发明的存储介质,都无法保证信息保存100年以上。数百年过后,Github保存于挪威矿坑中的开源代码,或许也会成为和巴黎圣母院、蒙娜丽莎名画一样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。